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其二
宋代:李之仪
雨暗轩窗昼易昏。强敧纤手浴金盆。却因凉思谢飞蚊。
酒量羡君如鹄举,寒乡怜我似鸱蹲。由来同是一乾坤。
浣溪沙
宋代:李清照
浣溪沙(阳羡上元)
宋代:陈克
浣溪沙三首 其一
近现代:熊东遨
读罢新词强自持,此心犹比少年痴。怕伊不解怕伊知。
浣溪沙 望归雁
明代:王夫之
病眼遥天认不真。一双双影未全分。空花摇曳乱春云。
香篆欲消拖蔂尾,平波初皱起鱼鳞。乌丝阑染素笺纹。
浣溪沙三首 其二
昨夜清光照小楼,梧桐未雨韵先流。今朝重敛是何由?
浣溪沙三首 其三
一曲相思欲诉难,潇湘空见月如环。夜深银烛又烧残。
宋代:刘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