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大夫吴人到官之数月凿池引泉植芙蕖大变晋俗遂忘江湖之想作诗寄题芙蓉亭
先生腹有五车书,宜著天禄与石渠。一日不可食无鱼,何不置之于江湖。
迩来得邑古塞隅,饮酪披毳如羌胡。汾水浊恶山童枯,不知先生何为娱。
忽然寄诗遣长须,报我县圃开榛芜。昔为沮洳今可潴,下灌粳稻池之馀。
清流映带红芙蕖,炯然不染先生如。簿书扰扰徒喧呼,不妨行吟学三闾。
吏民已化愚溪愚,能和紫芝于蔿于。教条自简俗自纾,三尺不犯鞭与蒲。
愿君越吟小踟蹰,晋楚未觉肝胆殊。长短莫较鹤与凫,弹铗且缓归来乎。
老人万事无心云,年来道眼等卧轮。西轩坐阅车马奔,垂天不展空鹏蹲。
屏间怪石千年根,端为先生来结邻。豪端虽愧蜀两孙,要非丹青阅世人。
空山老干不效珍,荆人异璞埋埃尘。幸此不遭世俗昏,栋梁圭瓒徒劳神。
句芒司春懦不职,纵使玄冥氧凌轹。三冬肃杀归尔时,长物岂容长凛慄。
北风吹水冰成梁,急雷盖地云翻墨。坐令贫士高掩扃,安得重裘代絺绤。
春泥漫漫薪不属,破灶无烟愁四壁。饥吟拥鼻涕流澌,皲指结衣僵欲直。
水南水北多高士,去作达官金马客。朱门碧瓦照通都,耻著麻衣羡狐白。
问余何为不录录,反老抱关守甔石。十日春寒何所觊,坐想朝阳生屋隙。
愿将挟纩同斯人,杜陵大厦无由得。南荣炙背直万钱,燠燠此衣安且吉。
乱一水兮清泠,绝尘市兮郊坰。郁松风之参差,忽飞构兮危亭。
悲风来兮号沧溟,寒月出兮款户庭。听万籁兮发无形,感穷岁兮物彫零。
帘舒卷兮度飞萤,白露下兮霭疏星。二江东来兮势建瓴,千山右绕兮环翠屏。
彼柴门兮昼常扃,屏外物兮返视听。嗟世故之迫隘兮,夫何异于圄囹。
幸此身之日远兮,□可逃于天刑。望神仙其咫尺兮,想羽人于杳冥。
或命驾以遨游兮,兹弭节而少停。友群仙兮役万灵,骖鸾鹤兮驾凤軿。
愿执鞭兮展軨,愧凡骨兮膻腥。余师首阳之清德兮,超千古而犹馨。
伟三闾之谅直兮,高众人而独醒。慕子房这明哲兮,学辟谷以引龄。
呜呼虽九原之不可作兮,庶斯人以发硎。
肩舆历尽黄茆冈,青山壁立耸大行。忽惊雷转山石裂,涛头千尺分钱塘。
飞空雨雹寒崖碧,倒影垂虹射晴日。高岩俯瞰先目眩,杖策纵观森股慄。
只疑天河泻地上,又恐滟滪飞山脊。猿猱悲鸣霜树折,虎豹震动山月黑。
千年水石自成宝,下有蛟龙深莫测。明年岁旱当汝求,暴雨一声飞霹雳。
君不见郑崇门前闹如市,此心不碍如秋水。又不见翟公之门空设罗,翻为交情生愠喜。
岂知靖节弃官归,五斗难堪折腰耻。结庐何必在山泽,方寸湛然遗远迩。
君家小园才数亩,竹柏萧森间桃李。幽亭容膝审易安,不羡华堂失梓杞。
平生少游真吾师,自欲浮沈老闾里。故应从事三径乐,更效子綦今隐几。
君看六凿无天游,妇姑攘夺无穷已。远人无累超物表,云梦胸中吞芥子。
纷纷朝市我无与,毂击肩摩同一轨。高情缥缈谢尘寰,怅望云山友黄绮。
秋风中人如剑芒,飞蝇侧翼何处藏。晨忧霜露避暗壁,晚集户牖依斜阳。
斜阳寂寂能几许,股翼未温寒日暮。纵馋不敢近华筵,屏迹何须待挥麈。
我方六月流汗时,营营聒耳缘目眉。盘餐旨洁未下箸,聚嘬弄吻不少迟。
微物盛衰还有数,得意何曾念寒暑。帐中相吊定饥蚊,窗外巧寻惟蝎虎。
糜身槁死不足怜,耳目所眷欣且去。嗟哉时节那可争,造物于汝何好恶。
老鹤过海仍将雏,澹然如将没齿疏。人生如寄何足道,富贵贫贱隙白驹。
飘流仅以虞夫子,饥坐弦歌古儋耳。不堪秦岭望家山,敢有玉关生入理。
广文才名三十年,困穷直到寒无毡。将军夜行遭醉尉,曲逆解衣尝刺船。
岂知雷雨来说渥,归路江山宛如昨。饥人但觉秕糠美,忧患始知田舍乐。
梦中犹记鱼相濡,庄叟屡困监河枯。聊因竞病歌归欤,宁复灿烂悲穷途。
知君笃学真为己,不从世好惟耽此。作诗颇似建安风,取友更同鲍叔义。
我闻得士朝廷尊,搢绅所寄惟斯文。象犀珠玉本安用,犹使四海争趋奔。
高人处世诚难矣,绝俗惊愚空目眯。坐令瑚琏废清庙,涧毛何由荐天子。
我羡平生马少游,不愿沟渎容吞舟。夜光明月请自閟,按剑或恐疑轻投。
筚门生窦百不宜,大红艳紫无所施。主人爱竹尤成癖,独欠此物如渴饥。
君家十亩等茨束,罗生川谷壤藩篱。拣林许我恣所爱,有力夜负竹不知。
朝来窗影忽散乱,起看檐角风离披。总干山立屹不动,高节白首贯四时。
我方病卧呼不醒,一篇忽得陈琳词。头风去体未足道,岁寒非子当谁期。
明朝戢戢迸犀玉,请看箨龙头角奇。千竿共战风雨夕,记取苗裔来葛陂。
庾郎自诳誇重九,北海常类客无酒。肯教白发负黄花,不为虚名留岘首。
人生能换几星霜,我非石心与木肠。乾愁漫解祇自慰,消长只系吾行藏。
弃书学剑犹有得,西斩楼兰北疏勒。从军直到单于台,封侯万户何人哉。
图形未许凌图上,草檄观君试豪放。山阴回时迹已陈,高阳大醉情何畅。
为君悲歌和哀筝,请君更草丽人行。吴姬赵女两愁绝,一笑当时空目成。
行行且作归装束,子云校书入天禄。一杯且复中圣贤,周南留滞谁我怜。
买田早约鸱夷子,相与躬耕不计年。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