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其一 参观西安碑林
近现代:蔡淑萍
欲伴清风入宝山,深幽曲径朔千年,烟霞满眼到人前。
浣溪沙
宋代:程垓
浣溪沙(己未元夕)
宋代:吴潜
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
宋代:曾觌
浣溪沙 其二 参观秦兵马俑
海上难寻不死丹,铁棰恐到地宫前,俑兵陶马护寒棺。
浣溪沙 中秋作
清代:顾太清
楼外秋寒知不知。看看又到菊花时。半窗白日影如驰。
去日已多来日少,来何欢喜去何悲。且斟美酒对清辉。
浣溪沙 怀姜石珠
清代:邹祥兰
白石溪头好钓鱼。道人何事苦离居。二陵云暗久无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十年潦倒病相如。
近现代:俞陛云
连日轻寒掩小楼。东风回煖上帘钩。寻芳林墅暂淹留。
宋代: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