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宋代:贺铸
浣溪沙 其八 与鲁卿酌别,席上次韵
宋代:叶梦得
千古风流咏白蘋。二年歌笑拥朱轮。翩翩却忆上林春。
剑履便应陪北阙,裤襦那更假西人。玉堂金殿要词臣。
浣溪沙(次韵戏马梦山与妓作别)
宋代:张孝祥
宋代:程垓
宋代:王千秋
浣溪沙(以贡茶、沈水为扬齐伯寿)
浣溪沙(寿方稚川)
宋代: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