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近现代:俞陛云
淡淡云天雁去遥。为传秋意到蘅皋。禁寒应瘦楚宫腰。
浣溪沙 其一 谒白水仓颉庙
近现代:蔡淑萍
远倚青山立旷原,青青茂柏旧墙垣,鸟书碑古拂尘看。
清代:周星誉
蓬底烧香独赋诗。青芦叶上雨来迟。玉鹅衾薄酒醒时。
的的欢期银烛笺。依依归约锦屏知。不多时别更相思。
浣溪沙 其二 谒白水仓颉庙
古冢柏奇名“转枝,”人间风雨许君知?荣枯消息费沉思。
清露初收晓日妍。卖花声过小楼前。携来双影斗婵娟。
宋代:洪适
浣溪沙 纤手
清代:周琼
嫩玉纤纤整素弦。惯弹别鹄最堪怜。几回私语把衣牵。
爱插鲜花时掠鬓。怕沾飞絮故掀帘。漫笼双袖倚阑干。
浣溪沙 睡起
清代:林瑛佩
槛外槐阴护碧纱。半帘风细篆烟斜。梦回无语数归鸦。
绿水新荷摇蝶影,朱栏残照倚榴花。他乡客思总无涯。
浣溪沙(为王参议寿)
宋代:赵长卿
流水游龙日夜忙。艳歌齐唱踏春阳。罗衣还恋旧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