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明代:周思兼
天上青鸾月下逢,玉窗斜掩影重重。吹箫人在画楼中。
问道绿阴今几许,两竿长日舞春风。潇湘秋色总无穷。
近现代:俞陛云
倚棹徐行断涧滨。流波何处荐香蘋。杜娘残鬓不胜春。
明代:杨慎
楚峡云娇宋玉愁。汀花海藻繫兰丹。晕灯荧泪五更头。
桃叶桃根双姊妹,江南江北两风流。佳期好在月明楼。
雪后登临手一杯。夕阳残粉画楼台。消愁能醉几多回。
近现代:刘大白
天际微云带薄妍。斜阳去后月明前。此时回望总凄然。
风色寒林落叶深。天涯遥夜感羁禽。苍苔行迹画廊阴。
宋代:曾觌
屈指微搊锦瑟弦。弦弦如诉旧悲欢。恼人心事莫轻传。
宋代:晏几道
浣溪沙·墨绿衫儿窄窄裁
宋代: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