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清代:龚自珍
春倦如云不自持。起书花叶畏人知。斜阳倭妥绣帘垂。
凤约倥偬难解恨,莺期懊恼莫填词。泪痕红上海棠枝。
明代:刘基
春半江城不见花,也无杨柳可藏鸦。青烟碧草到天涯。
过雨郊原啼布谷,始雷池沼出鸣蛙。清明寒食客思家。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宋代:赵令畴
五代:冯延巳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宋代:辛弃疾
宋代:晏几道
浣溪沙(初夏)
宋代: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