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
近现代:张尔田
翠袖红阑倚处同。一渠春水浸芙蓉。隔墙嘶过玉花骢。
浣溪沙·面面虚堂水照空
宋代:方千里
浣溪沙 其十三 许南叔席上
宋代:向子諲
百斛明珠得翠娥。风流彻骨更能歌。碧云留住劝金荷。
取醉归来因一笑,恼人深处是横波。酒醒情味却知么。
浣溪沙 其一 大理
近现代:蔡淑萍
文献名邦声誉隆,上关花影下关风,山苍海碧白云中。
浣溪沙 夜坐
清代:顾太清
竹影朦胧树影长。轻烟黯淡月昏黄。喓喓秋院乱啼螀。
几点微芒萤火细,一天风露豆花凉。夜深鼯鼵上宫墙。
浣溪沙(中吕宫)
宋代:张先
浣溪沙 中秋同大竹兄联句
清代:江瑛
小院苍苔向晚深。木樨香冷一轮清。几层帘影月阴阴。
分写秋光妆阁里,西风征雁北来声。传来霜信满芜城。
浣溪沙(送因觉先)
宋代:惠洪
浣溪沙 忆琴清阁主
清代:顾翎
新绿飘烟约画叉。一丝凉雨冷苕华。浅芜幽暗隔窗纱。
湘梦惊抛兰信袁,絮痕影挂柳风斜。双鱼依旧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