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饯别陈汉卿于张叔信后堂,席上用叔信韵)
宋代:管鉴
浣溪沙 初春夜坐
清代:商景兰
玉漏频催夜气清。篆烟深锁绣帏轻。满庭明月照残更。
雁柱十三空寄恨,关河百二总离情。春恨何事巧相侵。
浣溪沙
近现代:张尔田
枝上红稀绿渐成。閒随流水绕花行。粉墙低处一舟横。
宋代:毛滂
浣溪沙 其三 春闺,集唐词
清代:董元恺
绮陌春深翠袖香。水纹簟冷画屏凉。月窗花径梦悠飏。
将见客时微掩敛,几回拼却又思量。此情谁会倚斜阳。
浣溪沙 其一
近现代:蔡淑萍
又听鹃声似去年,空山新雨晚风寒,拂人苍翠倩谁怜!
著意人前晕翠娥。娇多贪耍不成歌。长裙出水碾新荷。
浣溪沙 秋闺闻雁
清代:张学典
庭院萧疏落叶稠。数声寒雁起汀洲。惊回蝶梦故园游。
翠柳凋残宁似惜,黄花憔悴不禁秋。仰看双影漫凝眸。
元代:白朴
世事方艰便猛回。丛筠佳处得栽培。花光别有一枝梅。
头似雪盔那复漆,心如风篆也无灰。生前相遇且衔杯。
宋代:向子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