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青团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宋代:辛弃疾
浣溪沙 其二
近现代:蔡淑萍
忍忆嘉陵逝水声,少年心事未分明,红飞泪冷梦难成。
浣溪沙
宋代:张炎
浣溪沙·这里裁诗话别离
浣溪沙 其三
一叶飘零瀚海隈,年年目断雁南回,故园消息忍闲猜!
近现代:王国维
浣溪沙 其四
谁遣暖风枯柳边,垂垂细叶淡如烟,年时姿态未全删。
浣溪沙·辛未元夕再和
清代:冯幵
广陌娇云转夕阴。梦回清恨压孤衾。小明帘户峭寒侵。
火树阑珊花外市,酒杯恼乱病中心。暗尘笼夜月沈沈。
浣溪沙 秋思
明代:刘基
细雨斜风拂面来,草黄云白雁声哀。沧江东去几时回。
枫叶有霜才可爱,菊花无酒不须开。百年多病莫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