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金朝:元好问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
宋代:黄庭坚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宋代:周邦彦
浣溪沙
宋代:辛弃疾
浣溪沙·清润风光雨后天
宋代:晁端礼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
唐代:欧阳炯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明代:刘基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唐代:张曙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唐代:韦庄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宋代: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