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
关注
FACESOHO知行者
诗文
名句
诗人
古籍
诗文
名句
诗人
古籍
古籍名句
201/296页
主题:
不限
抒情
四季
山水
天气
人物
人生
生活
节日
动物
植物
食物
古籍
分类:
不限
论语
史记
老子
庄子
孟子
中庸
左传
六韬
素书
礼记
易传
反经
墨子
荀子
尚书
汉书
管子
孝经
列子
吴子
将苑
论衡
明史
三略
宋史
晋书
尔雅
茶经
国语
说苑
元史
隋书
宋书
文子
周书
魏书
梁书
陈书
金史
北史
辽史
南史
知言
中说
何典
中论
鬼谷子
菜根谭
三国志
三字经
韩非子
千字文
战国策
弟子规
金刚经
伤寒论
红楼梦
淮南子
商君书
后汉书
罗织经
传习录
西游记
司马法
尉缭子
水浒传
逸周书
新唐书
旧唐书
镜花缘
南齐书
人物志
列女传
三十六计
黄帝内经
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
吕氏春秋
增广贤文
了凡四训
文心雕龙
百战奇略
孙膑兵法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
三国演义
颜氏家训
围炉夜话
贞观政要
孔子家语
黄帝四经
聊斋志异
小窗幽记
公孙龙子
浮生六记
朱子家训
随园诗话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太平御览
新五代史
喻世明言
旧五代史
金匮要略
明儒学案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孙子兵法·火攻篇》
解释: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就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气忿而出阵求战。对国家有利才能出兵,不利就应停止行动。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篇》
解释: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看他的行为,在父亲去世三年以后,他仍然没有改变父亲为他选择的道路(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
解释: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向国人征集,粮秣也不多次转运;向国内征取一次之后,就要从敌人那里求得补给。所以,军队的粮秣供应就充足了。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作战篇》
解释:换上我军的旗帜,将其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对于敌人的俘虏,要给予优待、抚慰和使用他们。这样就会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日益强大。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八佾篇》
解释: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篇》
解释: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
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
解释:要使将士们英勇杀敌,便要激发他们同仇敌代的士气;要使士卒勇于夺取敌军的物资,便需借助于物质奖励。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孙子兵法·行军篇》
解释:敌人离得很近却保持沉默,这是依仗其地势险要;敌人离得很远却张牙舞爪地挑战,是想要引诱对方前进。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
解释:善于防守的人,能够很好地隐藏自己,仿佛深藏于地下一样;善于进攻的人,发动攻击,仿佛从空中下击,势如破竹。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
解释: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少人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对待。
«
1
2
...
199
200
201
202
203
...
295
296
»
296
分类
爱情
友情
离别
思念
思乡
伤感
孤独
闺怨
悼亡
怀古
爱国
感恩
庐山
泰山
江河
长江
黄河
西湖
瀑布
写风
写云
写雨
写雪
彩虹
太阳
月亮
星星
女子
父亲
母亲
老师
儿童
励志
哲理
青春
时光
梦想
读书
战争
乡村
田园
边塞
写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写鸟
写马
写猫
梅花
梨花
桃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叶子
竹子
写酒
写茶
荔枝
论语
史记
庄子
孟子
中庸
左传
六韬
素书
易传
墨子
荀子
论衡
三略
说苑
文子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