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尔雅·释天》
解释:遇到谷子不能成熟的称为“饥”,蔬菜不能成熟的称为“馑”,瓜果不能成熟的称为“荒”,如果两年都是饥年就称为“荐”。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 《尔雅·释水》
解释: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叫做洲,比较小的洲叫做陼(音主),小一点的陼叫做沚(音止),小沚称为坻(音迟)。
山夹水,涧。陵夹水,澞。山有穴为岫。 《尔雅·释山》
解释:两山之间有水,称为“涧”。两个丘陵之间有水,称为“澞”(音于)。山上有洞穴,就称为“岫”(音秀)。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经·六之饮》
解释: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兴奋而消愁解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则要喝茶。
野者上,园者次。 《茶经·一之源》
解释: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啜苦咽甘,茶也。 《茶经·五之煮》
解释: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茶经·五之煮》
解释: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 《茶经·五之煮》
解释:“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经·三之造》
解释: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 《茶经·五之煮》
解释: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