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SOHO知行者关注
诗文名句诗人古籍
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墨子·20章 节用(上)》
解释:而是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去掉那些无益于实用的东西,这就足够使国家的财利增加一倍了。
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 《墨子·48章 公孟》
解释:他们的服饰不同,他们的行为确是一样的。
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墨子·06章 辞过》
解释:所以,国家的钱财不足以来应付饥荒,救济孤儿寡妇,这样,国家就贫困,百姓就难于治理。
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 《墨子·22章 节用(下)》
解释: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对于厚葬久丧的是非利害,大多疑惑不定。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墨子·39章 非儒(下)》
解释:官吏放弃管理就会发生动乱,农事抓得不紧,误了农时就会带来贫穷。这两句用于论述吏治和农事对国家治乱有重要影响,强调要搞好吏治,抓紧农事。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墨子·15章 兼爱(中)》
解释: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荀子·荣辱》
解释:武器再锋利也比不上恭敬简朴的良好品质对人的影响威力。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解释:不能因为自己生气就对别人过分的处罚,高兴了就给别人特别的奖励。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荀子·致士》
解释: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还要有尊严的威信。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天论》
解释: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